跳到主要內容區

標題

中山管院新進教師人物專訪-人管所陳寶蓮教授

 
管院新進教師-人管所陳寶蓮教授登場!陳教授大學主修建築,取得成大建築碩士和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以及伊利諾州立大學管理學博士,在陳教授的經歷當中看到不少轉折跟抉擇,了解自己的心之所向讓她勇於做想做的事,更在學術路上獲得科技部2018年傑出研究獎的高度肯定。2019年來到中山大學任教,並接下《中山管理評論》總編和管理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兩個任務,就讓我們一窺陳寶蓮教授的經歷和人生觀吧!
 

從建築到經濟領域 從「不適合」篩選未來道路

 
陳寶蓮教授出生嘉義,小時候家裡搬到高雄居住,又隻身到台南求學,大學期間認識了師丈,現在有個即將升小一的孩子。她平常喜歡看舞台劇、電影、韓劇,也喜歡下廚,在美國生活的時候廚藝大幅精進,還有擔任飯店廚師的同學邀請她一起開餐廳!回想起過去,陳教授自己也沒有想過會當老師,尤其是小時候奶奶就一直希望她能當老師,做一個不起不伏的穩定工作,「我不喜歡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我喜歡自己能掌控時間,按自己的步調做事。」陳教授表示,高中畢業時,雖然不了解建築師的實際業務,但因為認為建築業是創意的領域、工時比較彈性,可以符合她的個性,因此選擇了成大建築系。
 
然而,在實習的過程中,教授了解到自己未來也不會想當建築師,因此開始思考要怎麼從既定的道路上走出另一條路線。當時她認為從建築跨到別的領域的研究所會有困難,便採取在建築領域找尋比較有興趣的研究領域為策略。在研究所選擇「結構工程」深究,陳教授也在這個期間發現自己是喜歡做研究的,「做每一個研究的心態就是對自己負責。」是她延續至今的態度。
 

人生轉角遇恩師 發現熱情就該專心去追

 
跟著師丈到國外生活,因緣際會進入了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研究所,也在那裡遇到了影響一生的恩師Micheal Gort。陳教授笑說當時Gort教授已經60多歲,許多外國學生都聽不懂他的口音,所以不選他的課,「我的耳朵好像可以調頻,他教的企業併購概念對於當時的台灣環境來說非常新穎,我都坐第一排!」做研究做出興趣,本來想在陪伴師丈的同時完成一個MBA學業就好,竟在舉家準備回到台灣之際,決定繼續攻讀博士。
 
陳教授說,在和很多老師諮詢的過程中,幫助他思考最想要做什麼、適合什麼領域,最後請Gort寫了推薦信,順利申請上伊利諾州立大學管理學博士班,陳老師回憶當時最想要進商學院鑽研策略管理,但也以經濟領域研究所為備案,「Gort教授不願幫我寫經濟所的推薦函,後來才知道他不是狠心,而是希望學生追求真的有熱情的領域、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選擇。」陳教授事後更得知,在其領域有著重大地位的Gort教授過去從沒有幫任何學生寫過推薦信。對於陳教授來說,Gort是最彰顯「研究是他的生命」的人,他即使在病榻上還是在做研究,「他所樹立的學者典範是我的目標。」
 

對事實的追求 獲傑出研究獎肯定

 
2018年,是陳教授的研究生涯的一個里程碑、一個對學術界對自己的肯定:科技部傑出研究獎。陳教授認為,研究是對於事實的追求,也許一個研究問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挖掘到結果,投入很多心力的成果,就會想往好的期刊去投!老師再次提及Gort教授對她研究態度的影響,「但是風險也很高,我也是在賭。」以前台灣的學術風氣較重「量」,當她回國時已經開始更重視「質」的審核,她也感謝在清大任教時,環境允許她可以安心追求重質的研究方向。
 
在許多研究成果中,陳教授特別和我們分享一個跟學生未來職場相關的研究:一個新興產業中,高階經理人的流動如何影響公司發展。研究結果指出,因為初始產業還沒有自己領域的人才,廣納其他領域的人是主要作法,但是儘管是由新手來擔任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對企業的助益竟然很大,且從產業外找人才比同業找來的人成效更好!因此,老師提出,若是想要轉職、升遷,可以考慮不同產業的較年輕企業,「但也要看你心臟夠不夠強。」老師笑說。陳教授也補充,同學也可以運用策略管理的所學,分析公司的前景和是否適合自己。
 
最後,陳教授對於今年7月甫上任的《中山管理評論》總編和管理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兩個職務,帶著「做就對了」的心態迎接挑戰,這兩個工作都與學術社群相關,她認為要讓這個群體更好就要多付出,與行政團隊配合、溝通,邊做也邊學習。陳教授也期待未來在這個規模雖不大,但卻充滿強大研究能量的校園和大家一起成長。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