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後燃計畫 校園講師分享|機電所學長 葉峰榳|路挑歪的走,事挑難的做,我用7年的時間體驗20份工作


由國立中山大學在校生發起的後燃計畫中,與中山管院職涯發展辦公室、臺北市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等單位,在9/1與9/2,合作舉辦了六場由校園講師與校友組合而成的講座。
在9/1的A1場中,我們邀請現就讀於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的葉峰榳學長帶來自身「興趣」與「自我探索」的經驗分享,以豐富的工作經歷與想法轉變以告訴同學們別吝嗇探尋自身所好,且不畫地自限,盡情揮灑大學生活;此外,除了強調提升如外文能力的硬實力外,也期望大家培養出從不同面向看事情的軟實力。
葉峰榳學長先以兩位名人為例,「10年做過40份工作」的演員吳慷仁擲出青春,在漫長的打工生活找尋自我,於24歲才踏入演藝圈,鼓勵同學們已能贏在起跑線,更有能力追夢;Youtuber兼議員的呱吉曾不知道未來志向,學業並不順遂,卻仍在未來尋得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請別急著幫自己下定論。」
在大學時期,葉峰榳學長憑藉對饒舌的熱愛,校內外皆有輝煌戰績以及豐富社團經驗,提醒同學在團體生活中雖不免俗被制式化,但不要太早就約束自己,應當多方面嘗試,看看外面世界,更了解自己要什麼。而不是一路跟著父母安排好的道路進行,畢竟自己喜歡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葉峰榳學長也以自身為例,他突破社會對於科系的傳統觀念,依循著自己想法,大膽嘗試,跨足演藝圈、半導體產業到精品櫃哥,超過20餘種的工作經歷,強調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想法,未來也應該跟著自己的想法走,千萬不能被「科系」的框架給限制住了。
在工作轉換的方面,葉峰榳學長也不藏私地告訴大家,自己在演藝圈「實習」後,發現並不再適合自己,於是選擇退出;爾後進入半導體產業,看到前輩日以繼夜做著重複的工作,非他所追求的日子,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
他強調了一個重要觀念,「提早知道自己訂的目標該追逐還是該捨棄」。若發現工作的未來展望或產業風氣不符合期待,就不必捆綁自己寶貴的青春,離開或許才是對的選擇,也「不要害怕做出改變」。
葉峰榳學長建議,在追逐未來目標時,也需好好審視自己的優缺點,評估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打工」或「實習」,這也是確定自己未來目標的好方法。慢慢嘗試不同的打工與實習,從中學習經驗,再進一步探索自我。並要善用大學提供的資源,包括外文資源,積極去交際、學習、最後實踐。
他也分享美國管理學家柯維提出的時間四象限管理法,希望同學可以透過該方式來規劃未來以及目標的優先順序,判斷輕重緩急。如此一來能有條不紊的一步步攀登,成就夢想。
「要培養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能力,並探索不同領域來認識自己、檢視自己。然後透過實習確認好未來的目標。」葉峰榳學長鼓勵,學業保持一定水準,與周圍的同學廣結良緣,學習待人處事不卑不亢,不急於下定論,並相信著自己的能力。
💡後燃計畫💡
為國立中山大學在校學生發起,讓新生與在校生們看見學業外的可能,從中獲得額外的動力和能量,從其他優秀在校生和校友的成功經驗,激發他們的動力,並在他們未來、學業外的職涯生活中產生額外的推力,探索更多可能。
(企管系大二卓宏儒撰稿 / 管院媒體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