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後燃計畫 校園講師分享|社會系學姊 朱宣羽|一手爛牌怎麼打?南方學生,北方機會


國立中山大學在校學生發起後燃計畫,與中山管院職涯發展辦公室、臺北市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等單位共同合作,在9/1與9/2合作舉辦講座,邀請6組校園講師與校友到場分享自身經驗,透過自身經歷協助在學學生成長,榮獲廣大好評。
在9/1的 A2場中,我們邀請到就讀社會系,同時也是社會科學種子論壇教育組長的朱宣羽學姐,擔任本次後燃計畫的校園講師,以「一手爛牌怎麼打?南方學生,北方機會」為題,具有多次主持審議會議的經驗的她,在講座中以數據與實例分析每個人起始存在資源落差,不過即使一開始抽到一手爛牌,仍能透過實務累積經驗,成為一位斜槓人才。
朱宣羽學姐提到,從出生時,每個人就具有經濟、文化與社會資本的差異,這些可能來自城鄉差距、所得差異與教育程度的不同。這些或許會成為在社會上的障礙,但不應該被視為個人的綑綁。
立法院在民國109年12月25日三讀修正通過民法部分條文,將民法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依據民法第1084條第2項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與義務,證明『18歲以後,一切都要看個人造化,法律不再規定父母對於子女的義務』。」
朱宣羽學姐話鋒一轉,談到所謂的刷經歷,不是什麼事都做,而是要先了解目的是「學什麼與怎麼學」!朱宣羽學長從幾項基本技能談起,電腦文書(word, excel, ppt)、行政文書(公文、企劃書、寫信)、活動辦理(流程規劃、現場執行),社會系的她透過多項實戰經歷,曾參與新北政府need youth行動計畫,在社團組織中,擔任系會會長部成員、2個社團幹部,也參與社科種子論壇計畫,努力實踐各種經歷。
她,「從一個內向人格,變成百人活動總召」,把沒有人想做的事,接起來做。為了能讓組織持續運行,朱宣羽學姐不斷嘗試,勇敢去做,讓自己從活動經驗中成長,蛻變成今日模樣,從一手爛牌中找到機會,這就是所謂吃虧就是占便宜吧。最後朱宣羽學姐以「幸運不是原罪,好好運用你的幸運。」作結,鼓勵每個人利用自己的優勢,好好做點事!
💡後燃計畫💡
為國立中山大學在校學生發起,讓新生與在校生們看見學業外的可能,從中獲得額外的動力和能量,從其他優秀在校生和校友的成功經驗,激發他們的動力,並在他們未來、學業外的職涯生活中產生額外的推力,探索更多可能。
(企管系大二羅云佑撰稿 / 管院媒體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