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蘭嶼青年尋幽考古、任國際志工 社會系學長:「看得更真,想得越深。」



蘭嶼,位於台東外海的美麗島嶼,令人屏息的自然美景和獨特的達悟族文化,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生活與風情呢?
中山管院與第二屆後燃計畫等組織合作舉辦的職涯講座,邀請了許多校園講師分享經驗,旨在鼓勵在校生探索職涯無限可能性,期許透過自身故事協助學生成長。本次講座邀請到蘭嶼青年、同時目前就讀社會系的蘇煒程學長,以【嘗試X嚐試】為此次演講主題,希望藉由自身的故事與經歷,激發在場學生的反思與實踐。
做野味料理、每月過生日 「人生是不斷的嘗試」
蘇煒程學長在自我介紹時提到,他的蘭嶼語言名字「taamtamen」是由當地居民建議而取,中文意為「嘗一嘗」或「品味」,這正如蘇煒程學長所說的:「人生是不斷的嘗試」。
學長分享他加入位於蘭嶼的蘭恩文教基金會,最初的任務是為小朋友煮飯。由於大多數食材只能依賴本島運送,而有時候甚至會有三週沒有船可用,這使得蘇煒程學長必須學習運用島上的野菜,並思考如何能設計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菜色。也由於現有的食材資源不足,身負烹飪重任的他,得嘗試用同一種食材製作出許多不同料理,即便部分料理的狀態不甚理想,但在嘗試變出新的食物的過程中,他意識到唯有透過不斷地突破自我,才能去適應新的事物、增長新的知識,挖掘更多食材料理的秘訣。
在蘭嶼,每個月都會舉辦一次生日會。然而,對於習慣台灣本島生活的人來說,生日蛋糕似乎是生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對蘭嶼的居民來說,蛋糕卻是一種難得的奢侈品,小孩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說明這一切都並非理所當然,他提醒觀眾,別把視野限縮於先前的認知,有時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或甚至到當地實際生活,才能發現需求,進而找到最適合的解方。
探尋考古 經營自身的觀察力 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此外,蘇煒程學長在考古方面也頗有心得。他提到,台灣目前已知的遺跡約有 2000 處,其中一些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是學校內的翠亨女宿的地基就有發現遺跡。他也提到當時宜蘭大學在擴建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墓葬遺址的文化遺物。這處遺址的歷史比想像中還要悠久,這讓他想起考古學者 Hoskins 的一句話:「地景是由使用和居住的垂直層次構成,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疊加建造。為了理解地景,我們除了凝視,還必須挖掘,因為『地景中的每件事物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古老。』」,藉以勉勵學弟妹用心經營自身的觀察力,探尋生活周遭的一切可能性,或許有天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與當地文化共處 斯里蘭卡的反思
蘇煒程學長在今年一月也透過學校資源,前往斯里蘭卡擔任國際志工,移地用英文分享亞洲文化。他透露,當地小朋友們見面就問他甚麼時候會回國,遇到此景,他開始反思擔任志工的意義。他認為,短期志工很難對孩子們的學習產生持久的正面影響,甚至對於當地人來說我們的行為像是「打擾」,要產生實質的幫助不容易。因此,他將自身的專長運用到志工實務中,並學著和當地文化相處,盡可能給予當地多一點的幫助。參與多次國際交流計畫的他,說明學校提供了許多能出國拓展視野的資源,學弟妹能多加利用。他也期待對於有興趣擔任志工的學弟妹能反思其正當性,並學習拋開預設的認知,用新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群島思維 看見社會百態
在演講的最後,蘇煒程學長給參與者們的建議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套對於世界的認知模式,即「群島思維」,以看見社會的百態以及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並勾勒出屬於自己的田野理路。最後,他送給在場觀眾一句話:「看得更真,想得越深。」
(企管系大二 曾冠堯同學撰文/管院媒體編修)
★★ 後燃計畫:是個由中山大學在校生發起並籌備中的計畫,活動內容為兩場工作坊、四場別具特色的演講與兩場大型新生交流活動。希望透過分享在校生和校友的成功經驗,讓新生及在校生看到大學學業外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