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研發機器人,又是音樂人及創客 人科雙修材光系學長:掌握多元能力,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現代許多年輕人都想要很協槓,具備不同專業與多方嘗試,不過協槓青年究竟要怎麼當呢?中山管院職涯辦公室與後燃計畫合作之校園講師講座,本次邀請到目前就讀人科學程雙主修材光系的陳璟學長,以「VISIONX:青年跨域實踐的未來視野」為主題,希望藉由自身的故事與經歷,激發在場學生的反思與實踐。
「什麼是跨領域?」
這是學長在開場詢問參與者們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們思考對於跨領域的看法。學長分享自己認為的三大跨領域緣由:第一,當前科技的快速進步正在加速不同領域的融合;第二,不論是從人工智慧到綠色能源,跨領域人才機會無限;第三,青年在跨領域發展中的重要性,推動社會整體發展,還能提升自我競爭力。
機器人專家 x 音樂人 x 創客
在跨領域的浪潮中,陳璟學長分享他扮演的三種角色:機器人專家、音樂人及創客。在機器人領域,他因為小學時期的課程,進而激發自己對機器人的熱情與好奇心,之後他陸續參加國際機器人、科技領域競賽,屢次脫穎而出,贏得無數獎項。因為有了機器人工程領域的專業;他也嘗試運用在創客領域,他發明了智慧防跌腳環,並成功申請專利,從需求分析、創新規劃到實施評估,他都全程參與其中。作為音樂人,他從樂團合奏練起,慢慢的因為有累積演奏的相關經驗,所以去嘗試參與獨奏比賽、參與多個交響樂團演出、擔任音樂會執行副總監,期許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讓大眾認識低音管這個特別的樂器。
在工讀方面,他曾在 S!LAB 創業實驗室擔任創業行銷與企劃助理,運用跨領域的知識協助創業計畫,也曾參與微軟實習「微接班人」計畫。主要執行跨校合作專案,並透過尋找客群目標去製作相對應的內容。跨領域的發展及資訊科技能力在當今台灣就業市場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他以自身經驗勉勵學弟妹可嘗試發展其他專長,有機會獲得更優渥的薪資待遇。
掌握多元能力 創造更多可能
講座最後,陳璟學長分享了他對「跨領域」的見解。他強調,跨領域的關鍵在於先專注於自身領域的深耕,並結合其他領域的思維與技能,運用在學業或未來職場的任務中,這不僅是敬重原始專業的態度展現,同時也讓他人看見勇於嘗試、能力多元的自己。他也坦言,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需要持續努力及培養耐心,可以從養成規劃的習慣開始。他鼓勵參與者:「透過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掌握多元能力,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企管系大二曾冠堯撰稿/管院媒體編修)
★★ 後燃計畫:是個由中山大學在校生發起並籌備中的計畫,活動內容為兩場工作坊、四場別具特色的演講與兩場大型新生交流活動。希望透過分享在校生和校友的成功經驗,讓新生及在校生看到大學中,學業外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