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用英文打麻將?!胡牌、自摸怎麼說?金髮碧眼外籍生當你牌友 「碰」出什麼樣的火花?
這個情景真是奇特,來自7個不同國家,膚色人種皆各異的外籍生,24位同學,坐在麻將桌前,看著眼前一顆顆長方體的麻將,耳邊盡是「唰唰唰」的洗牌聲;而會打麻將的本地生忍不住想脫口而出「胡!」「碰!」,隨即想到要全程英語對話,連忙改成「Winning!」(胡牌)、「Self-draw win!」(自摸),氣氛熱鬧、笑料不斷。
為促進同學國際觀、及創造本地生與國際生交流,管院職涯發展辦公室於4月7日,舉辦了這場全英語麻將國際交流活動,讓本地生與外籍生一同體驗麻將之趣。
從最基礎的理解中華國粹「麻將」遊戲規則,到動手親自體驗,全程以英文進行文化交流,讓外籍學生認識更多元的中華文化,也使本地生能促進英語能力進行交流。
活動邀請華語中心的教師擔任講師,活動一開始先將參與學生分為4組,並且讓已知麻將規則的同學被分配到不同組別、擔任協助者。
華語中心的老師用英文向大家說明規則,從莊家(Dealer)座位選定到洗牌(Shuffling)、堆牌(Building the wall)等,每個環節都使用非常正式的英文專有名詞解說。
老師說:「日常生活打麻將是為了跟朋友之間加深友誼,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同桌友人開始講話變很大聲,也可藉此帶動全桌氣氛。」老師請同學們看著投影片上的注音或國際拼音,一同喊出各個圖案的中文名稱,後續與本地生切磋的時候氣勢才不會輸。
接著,各桌開始實際親手體驗,但由於老師無法分身同時在所有組別進行指導,此時讓各組事先安排的小幫手在各組用英文教導同學。陸陸續續有組別的同學搶先胡牌,於是老師讓大家暫停遊戲,跟各位解釋胡牌(Winning)、自摸(Self-draw win)分別代表的情境。
60分鐘的激戰
一邊玩牌、出牌 一邊聊天介紹麻將文化
完整地講解步驟後,老師讓各組開始自己玩,並於一旁教導面對拿到不同牌組情況,大家最常先丟出的圖案是什麼。有老師從旁指導的組別,可以明顯地觀察出學生出牌的速度比起稍早更快、也更加熟念。此外,其他組別的本地生也與外國人分享,華人在打麻將時通常會搭配什麼食物或話題,來度過這樣的歡樂時光。
約60分鐘的激戰中,不時可以聽到有同學因為自摸而受到全桌的熱烈鼓掌。比起本地生在意贏家是誰,外籍生似乎更加在意贏牌之後將由誰接受懲罰,並開始將獲得的勝利歸功給身旁不同的人。
與會的同學來自各式各樣的國家,大家都基於不同的理由報名這場麻將活動,有人希望可以在過程中學到中文、進行語言交換;也有人希望可以藉此認識更多中華文化,而台灣學生也能從中學習,該如何挑選正確的用英文單字,向外國人介紹麻將規則。
活動過程中,大家除了打麻將外,外籍生也大方分享自己國家的美食、旅遊景點。部分同學即將到國外當交換生,恰好遇到參與活動的外籍生中來自該國,也藉機問起了當地人最推薦的旅遊景點和文化。
這場用國粹進行的國際交流,也促進了文化情感交流。活動結束前,全體一起拍了大合照,所有同學一同將臨時麻將桌復原。同學之間也紛紛留下了彼此的聯絡方式,有的組員說自己的租屋處有麻將桌,並邀請外籍生下次一同到場切磋技術。本次活動期許除了能使外籍生們更了解中華麻將文化,也促進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互動,讓求學生活更加精采。
(管院媒體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