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管院新進教師獨家專訪】學姊回鍋中山任教 資管系羅珮綺老師:開闊眼界 跨領域學習 不限縮未來出路

有張鵝蛋娃娃臉的資管系羅珮綺老師,走在中山校園裡,宛若青春洋溢的學生。

「我剛看完《葬送的芙莉蓮》,《鏈鋸人》我也很喜歡,《沙丘》我正在找原文來看!」她指著研究室裡裱框的《沙丘2》海報,還說,平常會聽搖滾樂、看F1賽車,說起興趣來,與年輕人相差無幾。

 
112-2學期新進教師資管系羅珮綺老師,回鍋中山任教,右圖與研究室《沙丘2》海報合影

 

羅珮綺老師與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淵源深厚,不僅是中山資訊管理學系校友,更是去年甫取得新加坡管理大學資訊科學博士學位,這學期(112-2)獲本院聘任,熱騰騰的新科教師,回來母校效力。

回鍋中山,身分卻不再是學生,而是為人師表,老師懷念地說:「這裡跟以前一樣令人放鬆,但感受很不一樣了。」

羅珮綺老師會來讀中山資管,與從小家庭背景不無關係。家裡雖非從事資訊產業,但她打小就愛玩電腦,自行摸索Flash多媒體動畫軟體、DOS系統等,「家裡以前管得比較嚴,沒有辦法太常出門,所以就在家自己探索、上網東學學西摸摸。」


羅老師老師懷念地說:「這裡跟以前一樣令人放鬆,但感受很不一樣了。」

 

中山資管拚五年學碩學位
接專案與業界接軌

並且,很巧的是,姊姊也是中山資管的校友,當年姊姊分享就讀的「顧客體驗」,覺得很不錯,她也決定成為姊姊的學妹。

三、四年後,開始要準備畢業出路,羅珮綺老師原本想直接就業,但學校剛好在推動五學年學碩士學位制度,因此老師大四就開始修碩一的課,希望能一次拿學士、碩士文憑。

儘管要壓縮在五年獲取雙學位,羅老師表示,其實課程都只是大學的「加難版」,如果已有志向,且大學學分基本上修得差不多,蠻鼓勵同學嘗試拚看看學碩五年一網打盡。

羅珮綺老師當時指導老師為資管系黃三益教授,「黃老師很嚴謹,但對學生非常的關心,是真正的會幫你設想未來要走的道路。」而她自己也很積極,接過不少專案,提早接軌業界。


碩士口試當天的合照,口委由左到右是資管系黃三益老師、台大資管系魏志平老師、資管系康藝晃老師(羅老師提供)


其中印象深刻是,接過全球封測大廠日月光的產學合作,與時任中山資管的林怡伶助理教授的研究室,共同研發文字探勘的系統,供公司內部使用。文字探勘是一種資料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分析「文字」型態的資料,將非結構化資訊轉化成結構化的資料,挖掘出其中有價值的資訊。林怡伶研究室負責前端介面的部分,羅珮綺老師的團隊則負責後端系統的部分。

當時,羅珮綺老師經常與專案的成員、同樣是研究所的同學一同通宵趕專案,有種革命情感;同時也從中訓練溝通能力。

羅老師指出,很多傑出工程師,儘管滿腹專業,卻不善言辭,既無法傳達想法,彼此也容易產生誤解,「所以管院的訓練,其實是很大的優勢,資管人才就是在資訊與管理間,協助溝通的橋樑。」

碩班畢業後,羅老師經林怡伶老師的提點,考量博班可以申請獎學金,以支應學費與生活費,決定繼續深造。最後,黃三益老師介紹羅老師可以試試看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羅老師也很幸運申請到學費全免、及每月能領取生活零用金的獎學金,如願出國留學。

博班生活好忙碌
星國語言文化大不同

羅珮綺老師剛到新加坡時候,先做指導教授林一平老師的幫手,擔任研究工程師,與老師合接產官合作計畫,半年後才正式入學。


和博士班指導教授林一平教授(右一)及中國學弟、印尼同事一起到新加坡近郊小島Ubin旅遊(羅老師提供)


沒想到,博班的第一年,「真的蠻痛苦的!」羅老師回想,首先,老師因為領取獎學金,被規定需要早上8點就到學校打卡;再來,博班的一般生與在職專班合班,為配合在職專班,上課常上到晚上10點,等於說羅老師幾乎每天都要在學校待上超過10小時,堪比上班族加班日常。

況且,博班的課業與專案壓力都大。課業上,不僅要克服全英文環境,學術難度也升級,而羅老師還有讀書會、ERP專案、TA的師培…非常忙碌與高壓。

而課餘時間想休息,卻也無法辦到,羅老師分享,新加坡物價極高、房租很貴,為了省錢,她找到相較便宜、月租新幣700元(台幣約20000元),卻要與房東一家人同住。

暫住他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她必須配合房東家人生活習慣,回到家又必須跟外人處在同一空間,累了一整天,回到家都無法放鬆。

 
由左至右:國慶時的新加坡,家家戶戶都會掛滿國旗;在新加坡的第一個落腳處,大約兩坪不到三坪的雅房,月租要價20000台幣 (羅老師提供)


而與各國同學交流時,聽懂各地的英文口音,也是留學生的一大考驗。尤其是新加坡人的「新式英文」(Singlish)有時也需要羅老師要猜一下,比如說結尾常加個la,或者中間會混福建話、馬來文、印度文,「像是他們常常說『alamak』,就是馬來文的『天啊~~』。」

此外,口語表達上的文化差異,也讓羅老師很有感,「像是指好吃或很讚,同學會說『This is shock!』,而不是delicious。」不過正式present時候,大家又都會一秒切換為正統英文,令羅老師覺得很有趣,但也是需要克服的語言文化差異。

以國際化聞名的新加坡,吸納多國人才前來求學、求職,也有許多跨域人才,像是有生科、政治背景的同學,都前來學習資料分析,老師覺得蠻好的,「有時候不同領域的insights,反而比從頭到尾都念資工更好,因為畢竟資工最終是要運用到不同領域。」

AI崛起顛覆學界研究
找對志向有一套

羅老師的博論是有關於「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是以圖像方式去記錄事實的技術,應用於資訊檢索,協助使用者了解與發覺人事物之間的關聯,最常使用於搜尋引擎,協助用戶在下關鍵字時,系統應該推薦什麼頁面、商品,最為精準。

不過,「我們以前知道AI可以做很多事,但Chat GPT問世之後在,才發現沒想到它可以做這麼多事,且準確率這麼高。」當初研究者沒想到,Chat GPT的解釋能力、推論能力等都逐漸如火純青,反之,很多以前的研究,突然就都無用了。

羅老師有點黯然地說,所以AI大熱門時候,其實大家都蠻迷惘的,「甚至有一位正逢畢業學弟,他就很害怕,因為他以前做的任何研究,現在都被推翻,不太確定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


在新加坡時,羅老師(右3)和台灣、印尼同事們一起到台灣餐廳懷念家鄉味(羅老師提供)


感受學生背負更多

提升軟實力 增強競爭力

幸而,老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來到了中山管院任教。「我自己本來就比較喜歡教學,工作型態也相較業界自由。」羅老師笑說,當她受邀回母校分享出國念書心得,就被徐士傑系主任延攬,她也覺得很榮幸,可以由此累積教學經驗、栽培學弟妹。

目前,羅珮綺老師下學期預計開設資訊檢索及大一必修的計算機概論。此外,也開授「資料庫系統專案(一)」,帶學生做專案。像是她帶著學生,與學校諮商健康組心理師合作,研發「鼓勵撰寫日記的系統」,從訪談心理師開始,了解在心理學上,寫日記是一個有助於促進使用者自我覺察,更了解自己情緒狀態的方法,學校希望能激勵患使用者,並設立獎勵機制,鼓勵養成寫日記習慣,來釋放自己的壓力與情緒,儘管研發還在很初期階段,但也期待能幫助到輔導學生身心平衡。


滿30歲當天剛好是博士畢業典禮,全家一起飛到新加坡參加(羅老師提供)


再次回鍋母校,當老師輩變成自己同事,羅珮綺老師感激地說,老師們都很樂意分享教學經歷、給予許多指引,系上的行政職員也都非常「罩」,協助開課與評鑑等事宜,非常感謝他們。

面對學生、同時是自己學弟妹,她明顯感受到這一世代學生背負更多,「資源愈加豐富,外界都預期學生什麼都要會了。」老師還觀察到,連實習、考研都已是基本盤,以前是加分,現在是「必修」項目了。

要怎麼跟別人比?老師提出解方:「所以更要強調自己,比人家突出的點在哪裡,關鍵可能就在於『軟實力』,比如語言能力、溝通能力。」

而儘管現在AI顛覆傳統認知,羅老師卻不認為要捨棄曾有的技術,因此教導學生時候,都會帶著理解過去、為何有這樣演進、知道問題所在、至今有哪些解決之道等脈絡,都必須要解惑,才算是扎實地教授如何運用現今的工具,去解答研究課題。

「這也是我體悟到,不要限縮一開始能做到的程度,」羅珮綺老師鼓勵,如果一開始就很限縮,未來的出路,可能性就比較小,多嘗試、多跨領域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未來的道路為你敞開。

(管院媒體沈瑜 / 報導、攝影)

 
羅珮綺老師鼓勵,多嘗試、多跨領域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未來的道路為你敞開。

 

💡小檔案

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  羅珮綺

●最高學歷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 資訊科學博士

●經歷
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成功大學專案工作人員
新加坡管理大學研究工程師

●專長領域 
基於知識譜圖的資訊檢索
計算語言學
使用者分析

️ 075252000 # 4719
📮 pclo@mis.nsysu.edu.tw


▶️羅珮綺老師專訪影片請點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