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不靠運氣,靠戰略!」童文薰律師談如何成為自己職涯的掌舵人


每個人出身起跑點就不同,怎麼順勢而為、逆流而上,如何建立正確心態,跳脫框架,有其技巧。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職涯準備」課程的系列講座中,授課老師張姮燕邀請了智慧行動公司創辦人兼台美雙律師童文薰女士,以「挑自己最強的項目,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為主題,與同學分享她的生涯規劃見解與實戰經驗。童律師的演講深入探討了生涯策略與心態建設,結合她在律師事業與創業過程中的經歷,啟發學生如何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找到自我定位並有效規劃未來職涯。
童律師以生動的開場引導學生正視現實,強調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並用印度的「種姓制度」作為對比,指出現今的社會階層或產業分層對個人職涯影響深遠。她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依據經濟背景、職業與教育而分級的社會,個人起點和機遇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將反映在職場的薪資、地位以及成長機會上。然而,她強調我們能夠選擇將自己的優勢轉化為競爭力,並在這樣的現實中為自己創造獨特的發展路徑。
在講座中,童律師用美國企業百年變遷的例子強調靈活適應環境變化的重要性。她舉例指出許多企業的行業地位並非一成不變,強調當今市場瞬息萬變,持續學習與擴展技能組合對職場發展至關重要。例如,童律師提到我們熟知的Johnson & Johnson多年來專注於消費品,但其迅速轉型成為美國前十大企業之一。這提醒學生,僅依賴單一技能和既有思維,可能無法因應未來的職場挑戰,而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則至關重要。
童律師在演講中也分享了一個關鍵觀念:「成功的定義在於個人自我認知」,強調成功並無統一標準,必須由個人來定義。她以自己的經歷指出,只有當我們正視失敗並從中學習,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她提出的「五層次策略」啟發了在場學生,她將個人生涯比喻為一場「戰略」競賽,從制定目標、分配資源到行動計劃,循序漸進地實現目標。她建議學生在職場初期時應設立一個宏大的長期目標,並且逐步行動。例如,童律師建議進入外資公司後,可為自己設立成為高階主管的目標,並以此目標激勵自己在職場上持續努力。
此外,童律師還帶來了另一個引發共鳴的觀點:「薪水是以自由為代價的」,她以此提醒學生應合理管理財務,強調財務自由的真正來源是被動收入,如租金或利息收入,能夠帶來選擇權。她分享了自己在職涯早期通過合理投資建立被動收入來源的經歷,並指出這是獲得財務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亦是增強自信和獨立生活的重要基礎。
在演講尾聲,童律師談到了「二分法」思維框架的重要性,指出在職涯規劃中,我們應跳脫「成功或失敗」「富有或貧窮」的二元思考模式。她指出,當面對困難或無法抉擇時,應以多元視角看待問題,開拓新的解決途徑。她鼓勵學生在面臨瓶頸時尋找第三種解決方案,正是這樣的彈性思維,使得人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更具應變能力。童律師強調,一個人的選擇與心態將深刻影響其未來的成就,建議學生在每一個人生重要選擇時皆應開闊視野、勇敢嘗試。
本次演講使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職涯選擇需深思熟慮,規劃過程中不僅要設立長遠目標,還需具備勇於適應變化的能力。童律師以真摯的分享和智慧的建議,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涯目標,並勉勵他們保持積極心態,不斷學習並提升自我,終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場充滿啟發的演講也再次展現了中山大學「職涯準備」課程對於培養學生實務能力的重視,藉由邀請產業專家和校友,持續助力學生規劃未來發展、面對未來職場挑戰。
(人力資源管理全英語碩士 陳雄生撰稿/管院媒體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