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中山霍特獎社「大學之道」講座:企業顧問共創雙贏 剖析全球永續趨勢與實務挑戰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致力於成為亞洲地區商管教育的典範,積極推動倫理、社會責任與永續相關教育,並專注於培育專業人才。自2018年起,管院已連續六年發表社會責任(CSR)年報,同時設立永續與社會責任辦公室,展現其在推動社會責任方面的高度承諾。管院職涯發展辦公室與中山霍特獎社攜手合作,舉辦了一場以「大學之道:永續發展策略,企業顧問共創雙贏」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講座邀請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陳廷宜業師主講,他曾在半導體測試業擔任企業永續管理師,現為勤業眾信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諮詢服務的專案經理。陳講師憑藉其豐富的實務經驗,向學生分享了多個獨特的見解與全新的觀點,啟發同學從不同角度重新思考永續議題的多樣性與深度。
「什麼是永續發展?你對永續的印象是什麼?」陳廷宜講師在講座一開始拋出這兩個問題,引發同學們對永續議題的相關思考。學生陸續分享自己的看法,講師隨後結合自身經驗解釋永續發展,並澄清學生對永續議題常見的誤解,協助他們建立起更全面且專業的觀念。
講座的重點之一是對重要國內外永續法案與趨勢的剖析。陳講師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例,CBAM 主要透過明訂出口國產品的碳含量,若超過進口國規範,進口商除須購買「碳權」外,也將會面臨產品被課徵碳關稅,CBAM將影響全球供應鏈,並探討台灣企業如何因應及應對相關規範。同時,講師也剖析了ESG(環境、社會、治理)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業運營中如何內化這些治理概念,並將其轉化為長期的價值作為企業的驅動力。
除政策與法規的層面,陳講師還帶領學生認識永續業的職場實務。他描述了作為永續顧問的核心職責,從協助企業進行碳排盤查,到制定永續策略,以及針對ESG目標進行績效評估,讓學生了解行業的專業需求與挑戰。他也分享了如何將不同領域的專業技能與永續業結合,應對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整場講座中,陳講師透過提供對永續發展的見解和自己身為永續顧問的經驗,拆解淨零排放目標,解釋碳排放如何達到平衡。此外講者以Nike等多家運動品牌近幾年重於強化其對供應鏈碳排放的管理為例,幫助學生連結政策趨勢與減碳實務操作,並將看似抽象的永續概念與可行的行動策略進行連結,。這些內容不僅讓同學們對永續發展的展望有了更深刻的體悟,也提供了從事相關職業的方向與靈感,為想要投身永續領域的學生帶來了實質性的幫助與啟示。
在演講的尾聲,講師特地安排了提問環節,中山大學學生踴躍參與,積極提出了多項與永續發展相關的問題。例如,有學生問到:「為什麼歐洲在永續發展的進程上比亞洲更快速?」講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歐洲對人權的意識發展較早,形成了較強的社會責任文化 基礎,加上政策規範如碳排放交易機制的完善,以及教育與媒體對永續議題的高度關注,促使永續行動的執行力更加快速。同時,他也提到亞洲區域正在迎頭趕上,特別是近年來企業和政府對永續發展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
講師也勉勵在場學生,要善於跨域學習,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他強調,永續發展是一個多層次且跨學科的議題,唯有具備多元視角與整合能力,才能在未來的永續領域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霍特獎的資訊,歡迎追蹤霍特獎社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以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消息。此外,霍特獎社還將為學生帶來一系列精彩的講座、專業訓練與多元活動,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並踴躍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