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USR】USR如何落地?從一場跨校論壇看見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鍵

講師群與參與者大合照
講師群與參與者大合照
成大USR「惡地協作」專案經理林玲安分享實踐行動的感想
成大USR「惡地協作」專案經理林玲安分享實踐行動的感想
科大USR「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專案經理謝佳琳分享自身的轉變歷程
科大USR「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專案經理謝佳琳分享自身的轉變歷程
高科大USR「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專案經理謝佳琳分享自身的轉變歷程	中山管院產學合創計畫主持人郭瑞坤教授提出USR人才共培之重要性
高科大USR「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專案經理謝佳琳分享自身的轉變歷程 中山管院產學合創計畫主持人郭瑞坤教授提出USR人才共培之重要性
中山校責中心專業經理陳志維以分析專業人才培力,建構彈性制度支持永續人才,成為推動社會轉變的長遠力量
中山校責中心專業經理陳志維以分析專業人才培力,建構彈性制度支持永續人才,成為推動社會轉變的長遠力量
南臺科大助理教授賴孟玲分享現今USR計畫人才培力遇到的難題與解方
南臺科大助理教授賴孟玲分享現今USR計畫人才培力遇到的難題與解方
發佈日期 : 2025-05-20

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的實踐愈趨多元,當跨出校園走進社區,專案經理成為串聯課程與現場、學術與在地、目標與行動的關鍵節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產學合創USR團隊透過SIG培力系列活動,邀請六所學校的專案經理與教師跨校交流對談,以不同視角探討,從實務操作到人才培力支持系統,吸引逾六十幾位來自北、中、南21所學校USR團隊的計畫夥伴及學生與會,共同分享推動USR過程中的甘苦與成就。

USR計畫工作百變,如何從中抓取平衡,成為自身學習的一大課題。成功大學惡地協作USR計畫專案經理林玲安分享,專案經理的角色橫跨行政管理與場域行動,常需在制度與創新之間穿梭協調。她也坦言,行政流程僵化、人力配置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常需額外承擔溝通壓力與現場協調。社會實踐如同一座生態系統,需要「陽光、空氣、水」,唯有建立友善的制度環境,才能讓實踐行動真正生根。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科技與管理系專案副理謝佳琳則分享肩負溝通與協作的角色,提升自身能力、照顧彼此情緒,讓教學現場與計畫推進能穩定運作,並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接手的能力。

管院產學合創USR計畫主持人郭瑞坤教授表示:「一定有職業,才來談志業,如何讓志業結合職業。」相較外界企業的升遷制度,學校體制下專案經理的發展空間相對有限。但教育部USR計畫的支持,提供更多自由度去推動想關注的社會議題。若能將興趣與職涯發展結合,或許能使兩者相輔相成。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專業經理陳志維從體制層面切入,分析USR專業人才的發展挑戰。他表示,USR成效的穩定仰賴助理持續累積場域經驗與跨部門協作能力。為此,中山大學致力於建構彈性薪資制度及跨單位合作平台等,讓專案助理跳脫短期替代性人力的框架。

在綜合座談中,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賴孟玲助理教授點出現今學生較缺乏自主意識,若能透過課程與場域實踐連結,有助於激發其對社會議題的思辨與行動力,進而提升未來投入意願。陳志維經理也回饋來自長期參與USR推動的暨南大學劉明浩副教授曾說:「透過行動,才能看到社會真實的樣子;唯有實踐,才能看到理想真實的樣貌。」這句話深刻反映了USR精神的本質,提醒我們不只是為了計畫運作順利,更是為了讓USR的理念真正落地,成為推動社會轉變的長遠力量。

公事所碩士生歐思妤表示,參與此次活動,對於大學社會責任的推動實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與全新的體悟。原來不同的專案領域中共同點就是「投入」,投入一個領域、一個鄉鎮、一個專案,並不斷的持續做下去;就有可能扮演其中的關鍵推手。

本次活動讓外界了解專案經理在計畫執行、教學連結與場域經營中所付出的多元勞動與專業,深化對經理與人才之永續發展的重視。讓USR不只是理念的倡議,更成為促進地方轉變、社會共好的量能。

 

(USR & CSR計畫團隊供稿 / 管院媒體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