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課程】「會資料科學的商管學人,將是21世紀最sexy的人才」商業大數據微學程 教你成為公司最想留住的專業經理人
台上,一塊塊互動式圖表隨著學生操作滑桿,即時呈現信貸商品的獲利率與利率預測結果,其運用銀行去識別化客戶資料、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所開發的「個性化推薦系統」,預測客戶對信用卡、信貸、定存等金融商品的潛在需求,並於提供最佳化推薦,提升行銷效率與顧客體驗。
台下,來自行銷、財務、業務等部門的銀行主管專注觀看,對系統的應用潛力讚嘆不已。
令人驚喜的是,發表的學生們,並非全來自資工或資管背景,還包括中文系、企管系等各領域。正是因為修習了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平台的「商業大數據分析」與「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微學程,他們成功跨越學科藩籬,將理論應用於真實情境,展現跨域整合與創新實作的能力。
當別人還在用制式的PPT呈現硬梆梆、既定的資訊時,你已能透過互動式程式,靈活展現各種數據變化與分析結果。不只視覺吸睛,還能即時調整參數,快速回應主管提問,甚至協助做出決策。這樣的你,已經在職場中領先一步。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已是商管人才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無論行銷、財務、人資、策略或顧客服務等皆需運用。透過掌握數據,企業能更精準洞察市場趨勢、理解顧客需求、優化資源配置,並提升風險管理效能。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將成為推動創新、加速轉型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致勝力量。
要如何成為商管中掌握數據能力及人工智慧學習的關鍵人才?中山管院商業大數據平台及微學程是答案。
資料案例課程產學合作,學生期末簡報,展現跨域整合與創新實作的能力。與台新資深協理饒家沁及商業大數據平台卓雍然老師合影
全台唯一軟硬體兼備的管理學院 !
從課堂到業界:商業大數據平台培養實戰人才
「中山管院為少數同時具備有程式設計、機率統計和商管專業知識的管理學院,擁有在管理學院罕見的商業大數據平台,及配備叢集電腦與GPU運算平台外,更著重在商業上的應用,包括行銷、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商業大數據平台主任、資管系康藝晃副教授表示。商業大數據平台講師卓雍然約聘助理教授則強調:「中山管院是全台唯一有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軟硬體建置,具備強大的大數據資源,並提供服務與共同學習與交流資源的商管學院。」
左:商業大數據平台康藝晃主任說明商業大數據平台可提供的應用與服務;
右:商業大數據平台卓雍然講師說明微學程宗旨:「商業大數據課程旨在培養能運用資料科學進行決策的專業經理人,而非單純技術型工程師。」
管院早在10年前就具前瞻性眼光,深知資料分析能力在現今商業環境中的重要性,因此中山管院前院長黃三益資管系教授創辦商業大數據,邀集眾優秀師資,建立商業大數據平台,為同學們提供強大的運算資源與豐富的學習內容。不僅架設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系統環境,還提供了一系列程式模板,降低技術的進入門檻。
此外,管院整合來自世界知名商學院如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史隆商學院等十餘所知名商學院的線上課程內容,並編輯成自學地圖、實際應用管院商業大數據平台的程式套件工具,讓非資訊背景的同學也能輕鬆上手。
今商業大數據平台開辦「商業大數據分析」、「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2門微學程,開放中山大學所有的系所、大三以上的在校生選讀,課程包含R程式、商管軟體設計、大數據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巨量分析、金融科技、資料庫系統等,修畢11學分即可獲得這張「AI金字招牌證書」。
並將學習目標設定為「讓所有科系的同學都能學會使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各種商務情境中運用先進的分析方法,藉以判斷局勢、預測事件、模擬狀況、溝通策略和規劃對策。」
此外,也與業界產學合作,除了可以檢視自己過去的概念是否紮實明確,同時也會了解目前業界會處理到的資料長什麼樣子,業界對於數據分析有什麼期待?運用所學課程,透過資料探索、建立模型、預測、模擬到制定決策的流程去達成廠商目標。
圖表 「商業大數據分析」、「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2門微學程相關課程
非本科也上手
培育具實戰力的數據與金融創新人才
然而,有的學生並非資管工背景,能跟上課程嗎?卓雍然老師觀察到,當前業界具備商業數據分析能力的經理人,往往並非資訊背景出身;具有創意與創業精神的創新人才,也不一定來自商學院。非資訊領域的學生,只要透過課程訓練,同樣能逐步掌握核心的資訊技術能力。
「商業大數據課程旨在培養能運用資料科學進行決策的專業經理人,而非單純技術型工程師。」卓雍然老師指出,企業數位轉型真正需要的是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的經理人,非僅擁有工程背景的資料科學家。因應產業對此類關鍵人才的高度需求,國外商學院也陸續設立相關科系。
例如,在「商業大數據微學程」的教學中,卓老師以醫療管理為例說明應用情境。以糖尿病為例,台灣患者眾多,健保署可透過病患的就醫紀錄建立預測模型,估算病患一年內病情惡化的可能性,進而提出個別的「惡化風險指數」。有了這些數據後,政府與醫療單位即可針對高風險病人安排家訪、提前介入治療,有效提升照護品質與成本效益。
這樣的預測思維亦可延伸至企業營運。行銷領域可透過模型預估顧客回購機率與客單價,提升行銷效率;在人資管理中,亦能預測員工離職可能性,協助企業提前規劃留才與培訓。進一步而言,企業還能分析員工特質與發展潛力,據此規劃重點培育對象,制定符合組織策略的人才布局與發展藍圖。
卓老師說明,資料只是起點,重點在於「如何轉化為策略決策的依據」。透過本微學程的訓練,學生不僅習得資料分析技能,更能學會如何將資料轉化為策略決策的依據,成為兼具商業思維與數據素養的跨域人才。
而另外一門微學程「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任課老師王昭文老師表示,課程透過與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合作,結合「數位沙盒」與 API 實證資源,以培育實證應用的金融科技創新人才。希望借助校園研發能量與青年創意,擴展 API 應用,培養具備數據策略分析能力的創新人才。
「R:程式、機率與統計」課程中,同學們跟著講者的步驟操作R語言
實戰演練 × 產學合作
成為能解決企業問題的專業經理人
整個微學程最後是「資料案例分析」課程,即攜手知名企業合作分析營運資料,讓學生不但能從課堂上學習基本功,還能於實際企業案例中進行演練。
康藝晃老師分享:「此課程歷時多年,與多家不同領域的企業有長久的合作,儘管每次課程因開發周期僅為短短四個月,學生們面臨巨大的壓力,但他們成功地克服這些挑戰,企業對學生的成果不僅給予高度的肯定,並從中獲得豐富的啟示。」
去年在商業大數據組,即與裕隆日產、台塑企業、麗文書局以及飛輪電商攜手合作;而在金融科技組,則繼續與長期合作夥伴台新銀行深化合作。
裕隆汽車合作項目中,提供了車主返廠保修的相關資料。目標是利用這批資料來預測車主的下一次返廠時間,並計劃將預測結果與APP整合,實現對車主的即時返廠保修提醒。
而過去,曾有螺絲五金扣件業鋐昇實業提供的資料與訂單進行資料探勘與預測,再針對結果提出策略建議,並和廠商溝通適合的改善辦法。
當時資管碩一王品堯表示,為了要得到更多的資料維度進行比較,除了廠商所提供的內部資訊以外,小組成員們也都自行至網際網路爬取額外的必要資料,增加數據分析的全面性。同學們了解更多有關B2B的顧客關係,並修正顧客分群的規則,同時接觸到企業專案,是很難得可貴的經驗。
另外,曾修課的企管所郭律磊也分享,這門課從一開始就模擬真實職場,需與廠商溝通需求、擬定合作細節。取得商業數據並發展具價值的分析內容,教授也協助洽談實際應用的可能性,接受客製化指導,透過定期會議逐步完成專案。從定義問題到數據分析與建議產出,整堂課就是一場實戰演練。
商業大數據課程攜手知名企業,讓學生將微學程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巧,實現知識的落地
最性感的商業技能:
資料科學讓你在職場發光發熱
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商業大數據平台」中,團隊還致力於打造一個既開放又實用的學習環境,不僅提供自學地圖與公開資料集,還彙整了多種免費學習資源來源,協助學生掌握資料科學的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
以實務應用為例,曾有一段期間,團隊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處理其累積高達數十億筆的營運資料。為了讓學生能有效操作這類巨量資料,團隊運用數十台電腦建立資料處理平台,並設計介面協助使用者從資料檢索、讀取、處理到分析,達到「以簡馭繁」的效果,讓操作過程變得直觀且容易上手,同學也能透過平台所提供的友善操作介面,有效掌握資料科學核心技能。
「會使用資料科學的這些管理人員,將會是21世紀最性感的人力資源。」卓老師引自《哈佛商業評論》的一段話,而微學程就是希望幫助學生被公司重用、升遷,變成在職場上面引領企業轉型的關鍵經理人,而非只會操作技術的工程背景人才。
商業大數據平台透過平易近人的介面與實務導向的課程設計,使每位學習者都能進入資料世界,「讓大數據不再遙不可及」,協助學生掌握數據所蘊藏的管理洞察與創新潛力,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
(管院媒體沈瑜採訪/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