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BA】外籍教授安大衛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 深耕台灣逾20年,以行動展現對台灣的熱愛與對國際教育的承諾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長期服務的外籍教授安大衛(Professor David Emanuel Andersson)近日正式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為他在台灣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與研究歷程揭開新的一頁,也象徵他對台灣深厚的情感與歸屬感。
安大衛教授出生於瑞典韋納斯堡(Vänersborg),學術專長涵蓋國際企業與全球經濟議題,學術足跡橫跨歐亞。自二十多年前來台後,他選擇台灣作為第二個家,並於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IBMBA)任教超過十年,是學院最具代表性與受學生愛戴的國際師資之一。
談及對中山學生及學校國際連結的觀察,安大衛教授指出:「中山的學生普遍比全球平均更有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中山大學在地理與國際連結上的橋樑角色非常獨特。學校與歐洲尤其是瑞典、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地的大學關係密切,也與東南亞各國,包括印尼等地學生保持熱絡交流。高雄作為距離東協最近的重要經濟樞紐之一,距離菲律賓僅約300公里,飛往馬尼拉或河內也只需兩小時,非常有利於深化這些連結。」
對於選擇南台灣定居,他笑著說:「我已經到了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年紀,而我喜歡台灣,尤其是南台灣!台灣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外籍人士居住的國家並非偶然。氣候宜人、民風友善、食物美味、生活負擔合理、醫療品質優秀,更重要的是,台灣是亞洲少數自由民主的地方。能在這裡生活與教學,真的是一種幸福。」
他進一步指出,中山大學在他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我曾在六所大學任教、三所大學求學,中山是我最喜歡的學校。學校給予教師極大的研究與教學自主權,這在其他國家並不常見。再加上校園地點得天獨厚,山海城兼具,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令人愉快。這是我第三次回到中山,第一次是2006年擔任兼任教授,2008年至2012年為全職教授,2019年起再度回歸,直至今日。每次回來,都覺得像回到家一樣。」
對他而言,取得身分證不僅是一個行政程序,更是一份情感上的歸屬與責任。「這張身分證代表我不只是生活或工作在這裡,而是真正成為這裡的一份子。我希望未來能以更深的方式回饋學生與社會。」
在IBMBA課程中,安大衛教授所開設的「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及「亞太創新經濟研討」等課程深受學生喜愛,不僅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更以多元文化與前瞻思維為學院課程注入活力。他以豐富的跨國經驗與學術背景,幫助學生理解全球市場脈動,培養開放與多元的思維方式。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林豪傑院長表示:「安大衛教授不僅是學院推動國際化的重要力量,更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台灣的熱愛與承諾。他對教學的熱情、跨文化的洞見及對學生的關懷,對學院的發展與國際視野的培育都有深遠的影響。我們誠摯恭賀他成為台灣公民,並期待未來繼續攜手推動學院在地連結與國際發展的使命。」當被問及中文能力時,教授幽默地回答:「我可以用中文聊食物、電影、天氣這類日常話題,但如果要我用中文解釋『異方差性 heteroskedasticity』經濟學名詞,那可能就不行了!我建議學中文的外國朋友可以專注於口語練習,中文文法相對簡單,只是四聲的發音需要多練習。」
安大衛教授的故事正體現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立足在地、連結國際」的教育精神。未來,學院將持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者,打造兼具全球視野與在地洞見的學習環境,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商管領袖。
(IBMBA供稿 / 管院媒體編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