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英語學習角落】理解文化才能理解人:國際校友 Svetlana Boldina 談跨文化職場溝通 文化量表、實務策略與國際合作新法

發佈日期 : 2025-11-18


當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職場菁英,在台灣工作滿 13 年後回望自己的跨文化旅程,特別有感觸的是:「同樣一句話,在台灣與在俄羅斯,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管理學院國際交流暨認證辦公室於114年11月13日舉辦英語學習角落活動,邀請本院國際經營管理碩士 (IBMBA)校友史巧薇 Svetlana Boldina分享她在台灣13年的跨文化職場經驗。Svetlana來自俄羅斯,長期投入市場開發及銷售領域,累積跨文化合作製化,本次講座以Erin Meyer <The Culture Map>為核心,協助同學建立清晰的文化比較與職場溝通思維。活動由劉易主任開場,勉勵同學善用管院資源,增強英語能力及與校友的連結。

【從文化差異談起: 全球溝通的八個面向】

講座以全球文化差異的具體案例開場,Svetlana 說明文化量表中的八大面向:Communicating、Evaluating、Persuading、Leading、Deciding、Trusting、Disagreeing、Scheduling。她指出,不同文化對這些面向的理解與期待差異極大,例如低語境文化偏好直接表達,高語境文化則重視含蓄委婉;若忽視這些差異,跨文化合作容易誤解頻傳。

【實戰比較:台灣與俄羅斯的職場溝通差異】

在互動環節中,Svetlana 邀請同學共同為台灣文化在量表上的定位進行標註,並與俄羅斯比較。她以職場簡報為例:俄羅斯同事通常先問「Why」,重視邏輯推演;而台灣同事多關注「How」,偏好流程與執行細節。面對國際團隊時,敘事方式必須因對象調整,是有效溝通的基本功。

【情境題:理解對方的回應邏輯】

Svetlana 以 Direct Feedback 與 Indirect Feedback 為例,說明文化間的不同期待:來自直接表達文化的人問「Do you agree?」時通常是真心尋求回饋;而來自間接表達文化的人可能以更含蓄方式表示不同意。理解這些差异能大幅提升職場溝通效率。

【結語:培養跨文化敏感度,打造國際溝通力】

講座以案例結合理論,協助同學理解文化差異如何影響溝通方式。Svetlana 強調,在國際化職場中,「理解彼此」是成功合作的關鍵。善用文化量表、懂得「看人說話」,將成為新一代人才在全球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114-1學期「全英語學習角落(English Corner)」活動總表請參閱:https://reurl.cc/dqXQNz
 

(企管碩張昕霓,財管系黃宥姗撰稿 / 管院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