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殊榮】中山管院AI研究創新突破!虛擬網紅有多「真」?資管碩生勇奪台灣管理學會「AI論文大賞」特優獎




IG Reels上,一位綁著包頭、滿臉雀斑的元氣少女,正由化妝師細心梳化,一邊拿著氣泡飲笑著說:「我的氣色超好,因為我有喝這款產品,好喜歡!」看似真實的畫面,其實主角根本不是真人——她是一位由AI生成的虛擬網紅。
隨著AI技術蓬勃發展,「虛擬網紅」不再只是未來趨勢,更成為品牌行銷與學術研究的熱門話題。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邱兆民教授、其所指導的碩士生韓亞軒,就以此為研究主題,從近千篇論文中脫穎而出,榮獲有「管理學界奧斯卡」之稱的台灣管理學會「第十八屆崇越論文大賞:AI論文競賽」碩士獎項「AI 產業與管理應用組」特優獎(該組首獎)。
美國虛擬網紅Lil Miquela,坐擁超過200萬粉絲,影響力不輸真人。(圖片取自本篇論文)
AI角色越真實?我們接受度越高嗎?
「其實,一切都是從那堂課開始的。」韓亞軒同學回憶道。當時邱兆民老師在電子商務課上播放了一支由AI生成角色出演的日本廣告,並鼓勵學生探索AI工具的應用與未來趨勢。這讓她萌生了以虛擬網紅為題的研究構想,也開始親自嘗試生成 AI 影片。她也觀察到,像 BMW、IKEA、以及多家國際品牌,近年都紛紛啟用AI虛擬角色擔任代言人,展現新興科技與行銷的結合潛力。
韓亞軒的論文題為〈虛擬網紅「真」的好嗎?運用S-O-R理論探討其外觀與聲音真實性對品牌購買意圖的影響〉,研究核心在於:當虛擬網紅的「外觀」與「聲音」越接近真人時,消費者究竟會更信任、還是感到不安?
她指出,現有研究多關注虛擬網紅對購買意願的正向影響,但多半停留在靜態的圖像層面的探討,少有從「動態影音」角度探討其真實性帶來的心理反應。更少研究考慮到「高擬真」可能引發的「恐怖谷效應」(即過於逼真反而令人不適)。
因此,本研究以刺激–有機體–反應(S-O-R)理論為基礎,建立整合模型,分析外觀與聲音的真實程度,如何影響消費者的心理認知(吸引力與威脅感),並進一步左右品牌參與、品牌接受與購買意圖。
資管系邱兆民教授與韓亞軒同學,接受線上與線下同步專訪。
自製AI代言廣告,實驗驗證假說
為驗證假說,韓亞軒親自製作四支AI生成的虛擬網紅廣告影片,設定外觀與聲音的真實性組合(高/低擬真),即設計越真實就越像真人,反之越像動漫人物。
不僅外觀逼真、動畫精緻,連聲音也親自配音。實驗設計過程,她運用Rendernet AI生成虛擬角色,並以FishAudio製作高、低真實性的語音版本:高擬真由她本人錄音後再進行語音克隆;低擬真則以虛擬網紅Ayayi的聲音樣本合成,營造輕微機械感。
影片中的代言產品是一款耳機,虛擬角色以自然語調推銷:「想遠離塵囂、沉浸音樂的純粹嗎?這款耳機結合主動降噪與高解析音質,專為你的品味設計!…」
韓亞軒自製四支虛擬網紅廣告代言影片,做為實驗操弄不同擬真特徵。
為確保實驗準確,她共發放近400份問卷,最終取得258份有效樣本。問卷回收後,透過統計分析驗證實驗合理性,並檢測11項研究假說。
研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前測時,韓亞軒發現受測者容易因題目相似而出現作答慣性,導致結果偏差。為了提升研究的準確度,為了確保實驗結果的精準與信度,她毅然重新設計問卷,並兩度發放問卷,只為讓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
努力的汗水沒有白流,研究結果顯示,越擬真的虛擬網紅能明顯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吸引力,使其更感知到温暖與專業;尤其當外觀與聲音一致時,更能強化整體好感。
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威脅感」並不一定會降低消費者接受度,反而可能提升他們對角色的心理認同。韓亞軒以「認知不協調理論」解釋,當消費者同時感到吸引又害怕時,會試圖說服自己「這種真實感其實很酷」,詮釋威脅感為角色的真實性或專業象徵,反而提升接受度。
此外,研究進一步證實,當消費者願意接受虛擬網紅的代言時,不僅更願意參與品牌互動,也會對品牌產生更深層的情感連結,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購買意願。
邱老師看出該論文潛力,力薦韓亞軒參加AI論文競賽。韓亞軒從初選一路過關斬將,挺進決賽,在評審前簡報,憑藉著論文的扎實研究與亮眼成果,及簡報的優異表現,最終獲得評審肯定,榮獲特優獎項。
因採訪當天邱兆民教授與韓亞軒同學無法同時出席,韓亞軒特別合成照片,與老師共享榮耀。
論文開創AI行銷新思維 虛擬網紅市場潛力驚人
邱兆民老師指出,韓亞軒的研究最大突破在於採用「動態影音」作為研究素材,而非過去常見的靜態圖片;並從心理層面解析AI擬真所引發的情緒轉換機制,讓研究更貼近現實應用。
在行銷實務上,研究顯示消費者雖然願意接納虛擬代言人,但品牌仍需透過社群互動與內容經營,才能將好感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換句話說,品牌得先養出粉絲的信任與黏著度,AI代言才有加乘效果。」韓亞軒表示。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2024)報告指出,全球虛擬網紅市場規模已達60.6億美元,未來十年預計將以年複合成長率40.8%持續擴張。像是美國的Lil Miquela、日本的Imma、韓國的Rozy等虛擬角色早已與接下許多品牌代言,成為時尚與科技產業的新寵。
以Lil Miquela為例,不僅擁有超過200萬粉絲,並曾與Samsung - M-A-C Cosmetics ' Calvin Klein、BMW等國際品際品牌合作,其影響力更被《TIME》評選為 2018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網路人物之一。
邱老師預測:「AI的發展將朝向更互動、更智慧的方向邁進,虛擬網紅的角色只會越來越立體,也將改寫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
韓亞軒則感性地表示,能在論文競賽中獲獎,是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邱老師在我遇到瓶頸時,總會第一時間給予回饋與建議,讓我有勇氣撐下去,非常幸運能獲得邱老師的指導。」
(管院媒體沈瑜採訪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