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2025 後燃計畫|出走,是為了抵達內心!企管系劉庭瑜學姐身體力行 以行動刻畫人生篇章


後燃計畫日前邀請企管系講師劉庭瑜,向學生分享她的旅程與心路歷程。庭瑜講師曾走訪 40 個國家,透過國際志工、語言學校及交換學生三種方式,讓學生看到旅行不僅是跨越國界的行動,更是一場自我探索與心靈成長的契機。
出走的動機:勇於選擇
庭瑜講師表示,大學四年是決定「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關鍵時期。她引用 Andersen 的話:「Travel for me, is the source of restore youthful vitality」,強調旅行是恢復青春、充實自我的方式。對她而言,出走不是逃避,而是透過主動選擇,開啟生命的新篇章,勇於面對未知與挑戰。
國際志工:從被照顧者到陪伴者
庭瑜講師曾於中國寧夏大灣中學及西安暑期營隊參與 7 至 21 天的國際志工活動,包括陪伴孩子、帶課程、家庭訪問及假日活動。她分享:「對那些被忽視的孩子而言,我的陪伴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這段經歷讓她體驗到角色轉換的力量,也深刻理解付出與責任的意義,並感受到影響他人生活同時也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語言學校:跨文化友誼與生活化學習
在菲律賓宿霧的語言學校學習雅思密集班課程期間,庭瑜講師結交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建立跨文化的深厚友誼。她認為,語言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重新找回熱情與初衷的途徑。庭瑜鼓勵學生透過生活化的語言學習,不僅提升語言能力,更能理解多元文化的價值與世界觀。
交換學生:慢下腳步,重新認識生活
在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交換一學期期間,庭瑜講師遊歷了 21 個國家,學會放慢步調,清空原有生活,再用自主選擇逐步填滿。她指出,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來自內心,而非外界標準。充分的準備,包括外語檢定、修課規定與獨立生活能力,是順利投入交換生活的關鍵,也讓她更有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節奏。
從生活出發:旅行是一種生活態度
庭瑜講師強調,旅行不必走得很遠,從台灣的小旅行、青旅住宿、語言交換或學伴計畫開始,也能培養自我探索能力。她引用謝哲青的話:「生命中最刺激的冒險,其實是在平凡現實中,仍能保有衝勁。」透過每一次不同的旅程,每段經歷都是自我成長的養分,幫助她更了解自己,也勇敢面對未來挑戰。
核心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
講座尾聲,庭瑜講師提醒學生,旅行的目的不在於抵達多少地方,而在於抵達內心,找到能讓自己自在、充滿力量的步調。無論是冒險、志工、語言學習,還是交換學生的生活,每段經歷都讓她更認識自己,也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在出走的旅程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後燃計畫
是個由中山大學在校生發起並籌備中的計畫,活動內容為別具特色的兩場工作坊、四場演講與論壇及兩場大型新生交流活動。希望透過分享在校生和校友的成功經驗,展現大學生學業外的更多可能性。
(外文系大四鄭臣佑撰稿 / 管院媒體編修)